1958年,戰後國民政府在蘭嶼成立了蘭嶼管訓農場 – 一個分佈在島嶼多個區域的勞動管訓戰俘及重刑犯人的管訓機構,此機構直到1991年才被正式裁撤。在這數十年間,近3000名(重刑)犯人以及退役官兵被先後發配到蘭嶼進行勞役改造以及管訓的工作。
島上的這些“移民”實際上是被戰後台灣社會所拋棄和貶抑的社會底層,而他們在島上要面對的是重體力勞動以及遠離社會的孤立處境。同時,他們的到來打破了達悟族人的傳統生活型態,令島上的居民被迫面對這些“異者”到來所造成的文化與社會衝突,甚至是各種偷盜滋擾行為和暴力事件。
通過研析達悟族人用以承載詩歌/語言的歌謠,本項目希望能更深入體察這種達悟人獨特的,以語言和歌唱結合來傳播和紀錄個人經驗和知識的形式。另外,通過對蘭嶼農場的歷史文獻研究,以及與島上居民作為歷史見證者的交流和採訪,在個人記憶深處,關於聲音的描述亦逐漸浮現並成為重構歷史細節的焦點。
通過把聲音以及身體性表演(歌唱)作為事件/歷史重述方式的並置,遺忘之歌期望展開歷史書寫與集體記憶,政治事件與個人情感之間複雜難解的關聯 – 尤其,當一段歷史連與親歷它的個體共同被漠視遺忘時…